简介几种蜱传的主要疾病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0日 浏览量: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蜱属于节肢动物门、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其中硬蜱科占绝大多数,约700余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101种,软蜱科10种(《中国经济昆虫志(1991)》)。
人被蜱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除此之外,蜱叮刺人后,可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螺旋体、32种原虫。以下灭鼠杀虫公司来介绍几种主要蜱传疾病。
一、病毒性疾病
(一)森林脑炎。又称春夏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主要的病媒蜱种为全沟硬蜱,病毒在蜱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体内越冬。本病多发生在5~8月,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此外,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
(二)蜱媒出血热。又称克里木-刚果出血热。1963年,在我国新疆巴楚地区被发现,是一种蜱媒急性传染病。病原为一种蜱媒RNA病毒,传播媒介主要为亚东璃眼蜱,病原体可在蜱体内保存数月,并经卵传递。本病除经蜱传播外,羊血经皮肤伤口,及医务人员接触急性期病人新鲜血液后,也可感染发病。在我国流行于新疆,患者主要是牧民,发病高峰期为4~5月份。
(三)其他疾病。蜱还可以传播凯撒努森林病、兰加特脑炎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疾病。
二、立克次体病
(一)北亚蜱媒斑疹热。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病原体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小啮齿动物为主要传染源,草原革蜱为其主要媒介,边缘革蜱也能传播。病原体可经卵传递,在蜱体内可存活2年。病原体可通过蜱的叮刺或蜱粪污染而感染。我国新疆、内蒙、黑龙江有本病存在。
(二)Q热。病原体为贝氏立克次体。本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常在野生动物(啮齿类)与家畜之间传播流行,牛、羊为人体Q热的主要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由呼吸道吸入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及蜱的叮咬、粪便污染伤口而感染。病原体能在蜱体内长期存在,并经卵传递,如乳突钝缘蜱可贮存病原体2~10年。灭鼠杀虫公司指出,本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Q热存在。在流行区已发现微小牛蜱、亚东璃眼蜱和铃头血蜱自然感染。
(三)流行性斑疹伤寒。该病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体,通常由人虱传播。患者连续发热2周左右,身体及四肢出现皮疹、头痛及神经迟钝等症状。虱粪经由人体表面粘膜或受伤皮肤而感染。蜱类在感染有病原体的豚鼠上叮咬出血。立克次体可在蜱体内存活。
三、螺旋体病
(一)莱姆病。本病最早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发现,我国于1985年夏在黑龙江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病原体是伯氏包柔螺旋体。它是一种由硬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好发于春、夏季。我国主要媒介是全沟硬蜱,某些野生小型啮齿动物为贮存宿主。本病分布广泛,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都有病例报告。我国已证实有20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二)蜱媒回归热。又称地方性回归热,是由钝缘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螺旋体病,不规则间歇发热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我国新疆有该病流行,其病原体,在南疆村镇型的为伊朗包柔氏螺旋体,乳突钝缘蜱为传播媒介;北疆荒野型的为拉氏包柔氏螺旋体,特突钝缘蜱为传播媒介。病原体可经卵传递。乳突钝缘蜱可经卵传递8代,并能贮存14年。动物传染源主要是鼠类,病人也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
四、细菌性疾病
蜱能传播一些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蜱能长时间保存一些病原菌,并经卵传递。例如鼠疫杆菌在草原革蜱成虫体内可保存509天;兔热杆菌在拉合尔钝缘蜱体内可存活200~700天,故蜱在保存这些病的自然疫源中起一定作用。
五、蜱瘫
蜱瘫是以硬蜱类为主的特有蜱种叮咬而引起人和一些动物的上行性肌肉萎缩性瘫痪或麻痹的中毒症状。蜱瘫通常与人开始被蜱叮咬同步发生,固有原发症状始于下肢。可致蜱瘫的蜱种有血红扇头蜱、蓖子硬蜱、草原硬蜱等。蜱在人体叮咬吸血时间较长,如4-5天之久,仍未被察觉,则易致瘫,雌蜱尤甚;
今天灭鼠杀虫公司就跟大家说到这里了,以上提到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的资讯。